新质生产力赋能 书写文旅融合大文章
向“新”提质,新质写文文博会汇聚澎湃新动能。生产
本届文博会适逢创办20周年,力赋旅融j9是文章迈入新发展阶段、担负新时代新的新质写文文化使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产一届展会。
本届文博会上,力赋旅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文章“文化+科技”赋能文化体验、新质写文文旅消费新场景的生产展项随处可见。大力以“科技+文化”赋能文化产业升级,力赋旅融推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本届文博会交上了“新”答卷。新质写文
科技赋能
文化产业“发新枝”
AI数字人、生产元宇宙博物馆、力赋旅融XR演播厅、AI宋画知识图谱……本届文博会上,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个个文化产品在科技赋能、创意加持之下,变得更加生动“可感”。
走进本届文博会特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来自广东、香港、j9澳门的企业及文化央企的2万件文化产品百花齐放,向人们展示“文化+科技”的魅力。
利用元宇宙技术,远在千里之外的莫高窟第285窟,在文博会现场高清“还原”,观众可以沉浸式观赏壁画、360度探索洞窟细节;AI数字人不仅能化身各式卡通形象,还能直播带货非遗精品;一把外观平平无奇的全息光子扇,却能“扇”出悬浮裸眼3D的视觉效果……
这些科技含量满满的展区背后,折射的是广东加快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借助文博会东风,传统文化企业牵手优质产业资源,焕发新活力、产业“发新枝”。
珠江电影集团宣布携手国内主流电影集团、影视科技和文化公司布局新兴影视科技,在大湾区打造VP+XR虚拟影棚项目;深圳坪山区与浙江华策影视、上海电影、江苏演艺等30余家重点文化企业建立联系,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目前与3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意向合作金额超8000万元。
20年来,文博会已超越单纯的展示功能,成为一个文化产业深化融合的对接平台。文博会不仅汇聚优质资源,促进文化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与交易,也为一批批文化企业搭建出海平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展示交易平台,更是一个了解产业趋势、拓展国际合作的窗口。”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表示。本届文博会上,猪猪侠、熊出没、开心超人等“粤漫”明星,纷纷开启破圈出海的新计划。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同样精锐尽出,谋划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图景。
“大模型组团”
锻造新质生产力
“文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展会期间有很多签约、新品发布的机会,极大地激活了文化科技市场的活力。”本届文博会上,元象XVERSE联合创始人肖志立收获满满,他们带来的元象文博系列大模型、数字人、元宇宙、生图大模型及AI小游戏等产品,很受欢迎。
本届文博会上,广东综合展首次设立“大模型产业应用厅”,展示了最新、最前沿的8种应用类大模型,现场掀起“百模大战”浪潮。
腾讯混元大模型用于新闻采写制作,基于元象大模型的“李白”数字人变身旅行智能导游,云从科技搭载AI精灵的数字人“云月”担任“讲解员”;云天励飞的飞书大模型,可实现与相框里的“李白”进行交流甚至对诗……
文博会“搭台”,新技术“唱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不断催生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文化产业提升效能带来了广阔前景。
走进文博会的深圳文化品牌展区一角,两个格斗机器人正在竞技舱里高速旋转着“武器”,进行1对1的battle。本届文博会上,玄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尉海阳签下不少意向订单。在他看来,以格斗机器人为代表的数智竞技,链接着信息技术、新型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热门技术领域,不仅能输出文化内容,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结构升级。
文博会上,不少制造业企业从上游的研发设计端、下游的品牌营销端,即“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发力,通过跨界、渗透、增强、融合等多种方式,以文化创意提升产品附加值,撬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班度科技与全国多家博物馆、文旅项目合作推出系列超高精度3D立体画;字在文化与富光实业推出的联名定制款“超字炫中国姓联名水杯”卖得火热;冠旭电子与腾讯的和平精英等企业展开联名合作,实现品牌资源共享……
“文化+制造”“文化+AI”正创造更多价值。本届文博会期间发布的《广东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广东在科技创新上显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4月底,广东文化产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超过9万家,约占全国15.97%,位列全国第一,夯实了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基础。
“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高创意、高融合特征,而大模型恰恰符合这诸多条件。”广州市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尹涛认为,要探索文化产业跨要素、跨行业、跨平台融合发展新路径,鼓励文化产业与制造、商务、教育、旅游、体育、农业等各领域融合渗透,实现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变”。
从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互为需求、协同发展,两者的融合发展,正推动更多文化智造攀向价值链更高端。
特色IP带动
文旅“破圈”出彩
机器人跳英歌、东莞潮玩酷炫登场……今年的广东展团,传统与潮流、文化与科技碰撞出新奇火花,刷屏全网;甘肃将天水麻辣烫、兰州牛肉面带到展会现场,凭口感“征服”现场观众;“尔滨”则将展区打造成冰雪世界,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人偶成展会最亮眼的“网红”之一。
当下,文旅品牌塑造与传播已成为吸引关注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无论是旅游大省广东还是哈尔滨、甘肃、新疆等历届文旅“顶流”,都进行了“文化IP+旅游场景”的新探索,以特色IP带动文旅“破圈”出彩,掀起文化旅游热潮。
从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等文化旅游资源,到旅游演艺、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再到AI文创、元宇宙空间、沉浸式夜游等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在文博会“一展”之内,观众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一次性感受各地文化之深、游览之趣、体验之新。
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第一展”,也成为各地文旅的“秀场”。今年文博会特设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展团纷纷携文旅融合新创意、新产品、新玩法亮相,通过打造一个个颇具特色的消费新场景,进一步释放文旅融合潜力。
对文旅从业者来说,文博会也为他们提供了跨空间交流、交易的平台。世界各地的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在此汇聚、碰撞,文旅融合商机频现。今年文博会期间举办了内蒙古、新疆等多场文旅主题推介交易会,山东、宁夏等展团现场实现数项订货、项目签约。
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5G、AI、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场景体验和产业升级带来更多可能。比如,南京展区内,陶俑互动装置以体感交互的形式再现国家一级文物“东汉击鼓说唱陶俑”的风采;在四川打造的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中,观众还可以感受三星堆遗址所展现的古蜀文明。
在广东,去年以来陆续推出的“粤见非遗潮玩岭南”10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名匠巧艺·非遗探索之旅”广州2天行程等,结合粤剧、古琴艺术、潮州工夫茶艺等非遗项目与地方特色文化,让文化内涵激发旅游、消费新动能。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借助文博会这个大舞台,各地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书写出越来越精彩的文旅融合大文章,绘就“诗与远方”的新图景。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徐子茗 曾良科 叶绮涵 郜小平
-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茂名1—2月经济数据出炉培育好家风,家教伴成长!梅江区举行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机关巡讲活动严查滥用远光灯!违规司机体验后直呼“难以直视”15个案例上榜!梅州市首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出炉→教育部部署专项行动,进一步整治义务教育“暗箱操作”“掐尖招生”行为总投资1353亿元!梅州43个项目入列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你家娃疫苗都打全了吗?梅州于3月至5月开展儿童疫苗集中查漏补种共商文化融湾路径 赋能梅州文旅发展!2023中国·梅州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融湾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举行跳水世界杯瓜达拉哈拉站中国队名单公布 全红婵迎成年后首秀反餐饮浪费!梅州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 ·事关“教育APP”入校!珠海发文,明确了19项“不得”
- ·兔年首中!大埔俩彩民“刮中”30万元大奖
- ·52.5吨梅州金针菇首次出口越南
- ·梅州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 用美食“烹”出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7级地震
- ·线上线下齐发力 学深悟透促实干!梅州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六进”活动
- ·错峰出行 避开高峰!汕梅、梅河高速发布清明出行指引→
- ·培育好家风,家教伴成长!梅江区举行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机关巡讲活动
- ·避免随意检查、重复检查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涉企检查有关要求
- ·有的单位“考满分”,有的却“不及格”!2月这份专项测评成绩显示…
- ·@梅州车主,4月1日零时起,92号汽油每升下调0.27元!
- ·梅州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 用美食“烹”出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 ·清远鸡在杭州:百亿新征程,电商新道路
- ·兔年首中!大埔俩彩民“刮中”30万元大奖
- ·清明节,梅州西站运能增加一倍!
- ·梅州疾控再次提醒:我市已进入流感季节性流行期,请市民注意防范!